关于印发《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购机电产品的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05:28   浏览:818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购机电产品的规定》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关于印发《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购机电产品的规定》的通知

1996年5月8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各地区、各部门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
为加强和改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购机电产品的进口管理工作,制定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购机电产品的规定》,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购机电产品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利用国外贷款项目进口机电设备管理的通知》(国发〔1990〕64号)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和改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口机电产品的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一、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日本输出入银行资金协力等)贷款,通过国际竞争性招标和有限招标方式采购机电产品。
(一)由国务院或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利用外资方案)的项目。
1、项目单位将标书送相应的地区、部门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区、部门进口办),由其转报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并附送审函。
2、国家机电进出口办会同有关行业归口制造部门对标书进行审核。从收到合格的标书之日起,在二十个工作日内(法定节假日顺延)将审核意见以附件一形式通知地区、部门进口办并抄送有关部门。招标代理机构和项目单位据此将标书报送贷款机构核准后开展国际招标工作。
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审定标书,要在十个工作日内向项目单位说明理由和需延长的时间。
各地区、部门进口办要对标书进行初审,同时做好协调、服务和反馈工作。
3、各地区、部门进口办要参加项目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组织的初评工作。要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及有关贷款机构的采购指南,协调和解决初评工作中的问题。
4、报送国家评标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评委会)的初评报告,应附地区、部门进口办的意见。国家评委会评标时,视情况邀请地区、部门进口办列席,向国家评委会报告初评情况。
5、国家评委会对初评报告评定后,以附件二形式通知招标代理机构,抄送项目单位和地区、部门进口办。招标代理机构和项目单位据此报送贷款机构。招标代理机构凭国家评委会的通知和贷款机构的批准函发出中标通知书。
6、按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和地区、部门进口办凭国家评委会通知和中标通知书分别办理需进口的配额、特定和登记产品的有关进口手续。招标代理机构据此对外签定合同。
(二)由地区、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的项目,比照以上规定,由地区、部门进口办制定相应管理程序。
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询价比价方式采购机电产品。
1、项目单位将拟采购的机电产品按配额、特定和登记产品分类,编写设备的技术参数表,报相应的地区、部门进口办。其中配额、特定产品由地区、部门进口办转报国家机电进出口办,获得同意后方可对外询价。登记产品经地区、部门进口办同意后对外询价。
2、招标代理机构和项目单位将询价比价报告,报原同意询价的进口管理机构,经复核同意后报送贷款机构。
3、经贷款机构批准后,按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分别报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和地区、部门进口办办理需进口的配额、特定和登记产品的有关进口手续。招标代理机构据此对外签定合同。
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含原国务院机电设备进口审查办公室、国务院机电设备进口协调办公室)的规定中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规定由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负责解释。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
国机进二招函〔199 〕 号
国际招标采购设备的复函
------------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
报送利用--------贷款--------------------国际招标采购设备的函及标书
草稿收悉。经研究,同意按已核定的标书对附表所列设备开展国际招标工作。
在评标工作中,应按国际招标的原则及贷款机构的采购导则,公开、公平、
公正地评标。招标工作结束后,根据中标结果办理有关手续。
附:国际招标采购设备清单
一九九 年 月 日
抄送:存档:(2)附:国机进二招函〔199 〕 号
项目名称:----------------------
国际招标采购设备清单
------------------------------------------------------------------
|包 号|设 备 名 称|主 要 技 术 参 数|单 位|数 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二:
国 家 评 标 委 员 会
审议评标结果通知
国评审〔199 〕 号
月 日报送 项目国际招标采购
的评标报告收悉。经国家评标委员会审议,同意将评定意见报贷款机
构。特此通知。
附:中标产品清单
年 月 日
附件:
中 标 产 品 清 单
项目名称:
------------------------------------------------------------------------------------
|序号|包号| 设备名称 |单位|数量|中标金额|中标商|国别|制造厂|国别|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近年来,人大代表违纪的案例不断被媒体曝光,而处理结果总是在该代表被采取强制措施或被判处刑罚后才被人大常委会终止或罢免代表资格。为什么这些“生病”代表不能被及时清理出人大代表队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制度存在漏洞。

众所周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确定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代表人民对“一府两院”行使绝对监督权。而这种监督权最终要由人大代表来具体行使,所以人大代表必须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遴选出来的先进分子。唯其如此,人大才能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责。然而,近年来,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混入人大代表队伍,把代表资格及代表履职的权力作为个人胡作非为的“护身符”,一定程度上败坏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而这与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制度至少存在四处疏漏有着直接关系。

其一,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不是人大常委会专门常设机构,使其无法开展常态化的审查和监管工作。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条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1条等规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代表的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由于不是常设机构,该委员会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更遑论监督代表。

其二,法律没有赋予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必要的监管代表职权。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只有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才有权对代表说“不”,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只对选举工作进行形式审查。由于对代表缺乏常态监管职权,无法于事中进行监管,往往是某代表东窗事发后,人大才通过罢免或接受辞职等程序终止其代表资格。

其三,罢免的法定条件严重缺失,致人大机关罢免事务神秘化。罢免是人大机关开展监督的一项重要职权,这种监督既有对外部官员的监督,又有对代表队伍内部成员的监督。然而,如此重要的权力,宪法和法律均未对其适用条件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暗箱操作提供了空间,既不利于保护守法代表的权益,也不利于打击违法代表的恶行。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上的一大疏漏。

其四,对违反代表义务的情形没有纳入停止或终止代表资格的条件,致某些违法乱纪的代表有恃无恐。代表法对人大代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等,这当然是人大代表履行监督职责必备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当代表不能达到这些要求时,就应当及时将其清理出去,以保持代表队伍的纯洁。现在的问题是,在代表法中,无论是停止代表资格,还是终止代表资格,均未涉及代表违反法定义务的情形。这样,代表法中关于代表法定义务的规定便形同虚设,失去了相应的威慑力和约束力。如此,代表违反法定义务现象的出现便不足为奇了。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设为专门机构,并赋予其对代表资格的全面监督管理职权,同时,将违反代表法定义务的情形纳入停止、终止代表资格的法定条件。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2013年1月28日

女法官告诉了我们什么?


阅2002年12月31日《法制日报》,读一则报道:
丹铁法院“三八庭”通力协作
“哑女”认罪伏法
本报讯:辽宁丹东铁路运输法院日前审结一起盗窃旅客财物案。由女审判员组成“三八”合议庭通力协作,挽救教育被称为“哑女”的被告人,使其开口供述并认罪伏法。
……
案情简单清楚,但梁玉秋(被告人,作者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始终以沉默抵抗,……三位女审判员,充分利用庭前、庭中、庭后的教育时机,对被告人“哑女”进行“攻心”教育。三名审判员在认真阅卷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案犯缄口不语的原因,精心准备庭审提纲,经过庭审中合议庭耐心细致的工作,“哑女”终于开口供述了。……法庭当庭以盗窃罪,依法判决有期徒刑三年,罚金5000元后,她(被告人,作者注)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报道短小精悍,寥寥数笔,三位疾恶如仇又谆谆善诱的女法官形象跃然纸上。可是,细一推敲,三位女巾帼的做法是否有悖于法治理念?
法院何以为法院?为了“定讼止争”。人之初,性善抑或性恶,是先验的东西,但“人的一切行为都与其自身利益有关”(马克思语),却是经验的事实。为了一己之利而吹胡子瞪眼睛,而偷鸡摸狗、男盗女娼,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刑事犯罪就是这三种利益纠纷的一种具体表现。有了纠纷就要解决纠纷,否则老是争来争去,闹得鸡犬不宁,必将“国将不国”。解决纠纷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居中裁判者。刑事案件审判中法院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裁判者才是好的裁判者?答曰:公正。裁判者只有超脱于纠纷双方的利益之外,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既然公平公正这一品质对于裁判者是如此重要,纠纷的双方怎样才能确定裁判者是否公正呢?答曰:用眼去看,用心去体会。假设“哑女”确有其罪,且三年的刑期也满足了公众的心理期待,我们体会到了公正的实现——确切地说,是实质公正的实现。可是,实质公正的实现,更多时候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欺骗。当“哑女”站到审判席上接受审判的时候,她的所作所为已成历史。籍借证据对其审判的过程,是证明、推断历史而非复原历史的过程。历史是不可复原的。当我们宣称,我们可以凭借证据,毫厘不差地再现历史事实的时候,我们就是视人类理性(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为上帝的自大狂。在“法律规定——犯罪事实——判决结果”这样一个三段论逻辑推理中,“犯罪事实”这一小前提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法官凭借这样一个不可靠的前提得出的结论(审判结果)的真实性,从而是实质公正的实现,亦是值得怀疑的。一旦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对于公正的期待,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实质公正的内心体验,而转向了“看得见的公正”的实现。公正是看得见的。当法官遵循正当程序,以居中的身份,用不带任何利益偏向的态度进行审判时,形式公正就为人们所见。只有当公正能为人们所见的时候,人们对法院从而是法治的信赖才得以培育。试想,当审判的过程缺乏公正的时候,你能奢望审判结果总是公正的吗?就如分蛋糕,切蛋糕者先切下一块放到自己盘中的时候,你能确保这不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吗?当三位女审判员,亲自拍马上阵,“充分利用庭前、庭中、庭后的教育时机,对被告人进行‘攻心’教育”,越俎代庖,与警察、检察官同一个鼻孔出气的时候,你看见公正了吗?
司法公正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当许多人把司法不公归咎于司法不独立,又把司法不独立归咎于体制问题的时候,作为法治理念的宣示者们,丹东法院的三名女法官,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作者:葛利江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公安局
联系方式: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公安局
电话:13958685088 0576-6107836